2007年1月17日星期三

自由表达之两种(雪夜功课)

许知远在他的文章里说:“一些时候,我真的觉得我们的时代真的很肮脏,我们必须寻找一些纯净却有力的东西,来和它对抗。”我立在窗边,看立交桥上大灯下的雪飞扬。

文字带着一个人的气质,就象是他的卷发一样。我一直在观赏他的blog,并在Google Reader里订阅了。初相识是在FT中文网里读到他的专栏文章。那是一个去无锡乡下寻找“钱穆的中国”的故事。网页翻乱如雪花,杂乱里也看到豆瓣上的关于《民主自由的反讽》的评论,想想天涯上的振臂挥呼。世界是如此的纷扰,满眼都是苍茫。按图索骥的寻找一个人的文脉(这是Blog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用途),发现很多的事情其实并非此地的宣言,往往都是彼地的无比现实。

而许知远的文字,却还能给我纯净的感觉。
是的,理想主义已经是被唾弃的虚无存在,身在现世,任何权利都是应该要力争的。但我固执的去宁愿相信、或者说宁愿去阅读到还能带给我们美感的文字。我不需要愤怒。世间已经足够的艰苦。但对于那些勇气,钦佩存在心底。

N多年以前写过雪夜功课,那时在看《史记》与《心灵史》,偶尔看到还在有人写张承志。他在此世间,已经没有对手。他活在了没有对手的世界里,也就象那片黄土高原一样的沉默了。然而,终究有些事情是不能忽视了他的存在的。就象今天的天涯,申明与抗诉都将被写进历史。

可是,另有一类人选择了远离。在场合上不能自由的表达,那就给自己建一个后花园。是的,那才是真正的后花园。他们在默默的进行同样有效的工作,虽然没有那样的喧嚣,但影响却是更大的。比如“思维的乐趣”、“译言”等圈子Blog;还有更多的在慢慢显现出他们的影响力。

同样都是一个目的:为了自由的表达权利。同样,他们的声音都将无远弗界。

(个人性格使然,更欣赏的是优雅而低调的行者姿态。)在我的想象里,那些沉默着用行动来产生影响的身影,会给我更大的自我思考的余地,从而理解并认识。我并不喜欢被另一种“洗脑”另一种“口号”所感染,进而疯狂,进而每日都要去追随与应和。
雪夜安静,又是一年——雪夜功课。

没有评论: